马路上飞驰的汽车、办公楼里日夜跑着数据的电脑、整天不离手的手机和Kindle、日常照明、冬天的暖气、夏天的空调……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能源在支撑,人们的生活离开能源恐怕已经寸步难行。能源的未来会如何?GE也许能给你答案。
GE认为,在中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正迎来春天,而工业互联网将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能源新时代的脚步愈加临近,GE的最新技术正在为这场变革提供一系列创新性解决方案。
“驱动绿色能源的未来,首先需要充分释放创新的活力,让符合中国特点和成本要求的先进技术充分应用;第二,构建政府和企业间,产业上下游间,国与国 之间合作共赢的能源生态体系;第三,充分拥抱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GE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在日前举行的中美绿色创新合作交流会上如是说 道。
大块头有大智慧
几天前一场席卷北京的沙尘暴再度让环保成为了公众焦点。作为几乎能和可再生能源媲美的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而科技将为燃气发电插上翅膀。
GE最新一代重型燃气轮机——9HA燃气轮机,采用联合循环和空气冷却技术,联合循环净效率突破61%,可以承担基本负荷和调峰负荷任务。不仅如此,在这个“大块头”身上还装着6个传感器,进行每秒8,000个数据点的监测,帮助用户实时掌握它们的运行。
很快这位高效能的“大块头”也将落地中国。2014年GE与哈电集团成立中国哈尔滨创新中心以来,“本土化协同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与哈电集团签 署9HA燃机技术转让协议;第一台9HA燃机项目被列入中美绿色合作伙伴计划……9HA燃机联合循环技术即将为中国天然气发电献“技”献力。
发挥“新”余热
在西气东输的漫长管线上中,每隔数百公里都会有一个加压站,燃气轮机和压缩机在这里为管道天然气加压推进。这些设备做功产生大量热能,高达三分之二会被浪费。郎肯技术能够回收余热,利用膨胀机做功发电,使生产整体能效提高25%。
GE两台全球单机功率最大的17兆瓦“朗肯循环余热回收技术”(ORegen)即将落户西气东输甘肃红柳站,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使用天然气管线余热发电技术。
这两台机组每年可以产生1.1亿度绿色电能 ,约等于7万户中国家庭用电;相对传统的蒸汽发电回收,每年将节省38,000吨标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00,000吨,相当于14,000辆汽车的排放量;节约用水11,000吨, 相当于4个奥运标准泳池。
山间的“捕风者”
在风景如画的云南大理,装机容量达200MW的龙泉风电场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每年能发电5.3亿度,减少因燃煤造成二氧化碳36.4万吨,氮氧化合物155.4万吨,烟尘46.6吨。
GE公司55组2.75-120 “智能风机”即将在这里安装使用。这些风机运用前沿空气动力学,捕风效率更高,发电量更大; 先进的荷载设计,每台风机的塔筒都比同级别机组的轻30%。风机上安装的传感器,通过工业互联网把实时数据汇集到远程监控中心,告诉服务人员哪些设备需要 维护;共享运营参数,调节功率输出,实现风机间的“对话”;预测未来30分钟的风况,为电网提供可预期的稳定功率输出。
未来世界充满变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将需要比今天更多、更清洁的能源,绿色能源的未来正在中国开启。